1、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中国4月CPI同比涨幅由上月的0.7%回落至0.1%,
创下自2021年3月以来的新低;环比则下降0.1%,连续两个月降幅收窄。4月PPI同比降幅扩大至3.6%,连续7个月下降,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0.5%。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郭丽岩表示,当前物价下行主要是高基数扰动下的回落,是阶段性、暂时性的。随着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市场需求稳步回暖,基数效应逐步减弱,下半年物价水平有望回归至合理水平。
2、中国4月份金融数据重磅出炉
据央行初步统计,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22万亿元,同比多2729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7188亿元,同比多增649亿元;M2同比增速回落至12.4%。数据还显示,4月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亿元,同比多减5524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2万亿元。专家指出,4月新增信贷、社融数据主要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大幅下滑,信贷节奏趋于平稳,也反映出经济向好回升下持续加码宽信用的必要性在下降。接下来,对于居民消费和购房意愿还需进一步稳固。
3、截至5月11日,今年以来地方债发行规模超过3万亿元
中证报头版刊文指出,截至5月11日,今年以来地方债发行规模超过3万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发行16364亿元。专家表示,地方债发行进度较去年同期进一步加快,呈现出“快马加鞭”势头。后续新增专项债料继续前置发行,第二三季度发行规模或均超万亿元,推动扩大有效投资,发挥其稳定经济大盘的积极作用。
4、国资委党委会议强调国资央企要与雄安新区加强合作
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强调,国资央企要与雄安新区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加强合作,积极参与雄安新区交通、基本公共服务等重大工程建设。要指导推动中央企业加大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力度。
5、IMF最新报告预计今年中国经济有望增长5.2%
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联合主办的最新一期《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报告宣讲会11日在北京举行。本期报告预计,今年亚太地区经济增速将从去年的3.8%上升至4.6%,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将在70%以上。今年中国经济有望增长5.2%,继续成为亚太地区及全球经济增长引擎——这一预期水平较去年10月发布的报告上调了0.8个百分点。
6、全国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
应急管理部于5月10日(星期三)上午10时在部机关会议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国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开展情况。应急管理部安全协调司司长汪崇鲜表示,今年以来,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总量、较大事故均继续保持下降,但随着疫情防控平稳转段,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各种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发生了多起重特大事故,当前全国安全生产形势异常严峻复杂。此次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分为动员部署、企业自查自改和部门帮扶、部门精准执法、总结提高四个阶段,主要任务是一体推进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地方党委政府领导责任落实,重点把握“三个层面”和“四个突出”。
7、重点房企2023计划竣工面积近2亿平方米
据不完全统计,12家重点房企在年报中公布了2023年具体经营计划目标,其中8家重点房企公布了2023年计划新开工及复工面积,共计8321.38万平方米;11家重点房企公布了2023年计划竣工面积,共计1.89亿平方米。
8、4月汽车产销环比分别下降17.5%和11.9%
4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3.3万辆和215.9万辆,环比分别下降17.5%和11.9%,同比分别增长76.8%和82.7%。当前国内汽车市场需求动力仍然偏弱,有效需求尚未完全释放,3月份非理性促销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仍存在持币观望的现象。
9、2023年4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6%
5月11日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4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6%,环比下降0.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3.8%,环比下降0.7%。1-4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2.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5%。
10、楼市复苏基础不稳,多城积极出手护盘
近来,各地的楼市政策又显得密集起来,据贝壳研究院不完全统计,4月重点城市出台提振政策15次,政策出台数量较上月有所增加。当下楼市复苏进程出现反复,政策亦尚有发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