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
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增加发行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等工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发布会要点包括:①1万亿国债全部列为中央财政赤字②我国政府负债率仍处于合理区间,整体风险可控③增发国债是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重要安排,优先支持建设需求迫切、投资效果明显的项目④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将积极做好增发国债项目实施各项工作,在今明两年形成较大实物工作量。
2、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公布前三季度GDP等相关数据
从经济总量来看,广东(96161.63亿元)、江苏(93180亿元)、山东(68125亿元)占据三甲。从GDP增速来看,海南(9.5%)、内蒙古(7.2%)、甘肃(6.6%)暂列前三位。
3、部分特殊再融资债资金已拨付至企业
本周一些地区发行的特殊再融资债券资金已拨付至企业,用于偿还拖欠款,有助于缓解市场流动性紧张的局面。截至23日,24个地方已发、待发的特殊再融资债券规模已达9562亿,其中已发规模达到7262亿。与此同时,特殊再融资债偿还非标、城投债券的工作也已展开。
4、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主持召开部分地方经济形势座谈会
要求统筹衔接做好今明两年重点工作,推动经济结构持续向优、增长动能持续增强、发展态势持续向好,高质量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5、截至9月末,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合计余额为70180亿元,共包括17项工具
央行公布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合计余额为70180亿元,共包括17项工具。其中,房企纾困专项再贷款实施期为2023年,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实施期为2023年2月至2024年末,均按季操作,属于阶段性工具。
6、2023钢铁行业新能源+储能大会召开
2023钢铁行业新能源+储能大会10月19-20日在四川成都召开。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加快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本质要求。发展新能源+储能,是促进钢铁行业能源结构调整和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有利于钢铁等传统产业突破资源环境约束,锻造产业竞争新优势。下一步,要积极培育壮大新能源、储能产业,逐步拓展新能源、储能应用场景和范围,进一步加强政策规划协同,推动产业合理布局和上下游协同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丁玉龙分别作“科技创新支撑新能源技术及产业发展”、“能量存储与碳中和技术”主题报告,与会代表围绕钢铁工业极致能效、超低排放、氢能应用、储能发展、能源转型和综合能源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
7、多地积极备战迎峰度冬,打好能源稳产保供“组合拳”
全国多地气温渐渐变冷,北方地区陆续进入冬季供暖季,拉动能源需求大幅攀升。为确保能源保供平稳有序,多地正积极备战迎峰度冬。从能源供应格局来看,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依然是稳产保供“主力军”;同时,风电等新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正逐渐增加,成为重要补充。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表示,从今年迎峰度冬能源供应市场的基本格局来看,预计传统能源仍将占据主导地位。随着国家对新能源的大力支持和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将逐渐增加,成为迎峰度冬期间能源供应的重要补充。
8、10月24日国家能源集团举行第四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大会
此次37个重点电力项目集中开工,分布在15个省区,涉及集团公司16家子分公司,总投资1260亿元,包括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海上光伏和先进燃机、清洁高效保障型煤电等项目。其中新能源项目27个,装机1307万千瓦,清洁能源投资占比超过60%。
9、10月中旬重点钢企日产粗钢203.91万吨,环比降2.11%
粗钢产量下降,有利于引导钢铁企业摒弃以量取胜的粗放发展方式,促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可以抑制钢价的成本构成,提高钢铁行业效益,中长期对钢价利好。
10、项目赶工期增多
根据近期调研情况来看,现阶段部分地区开始出现赶工期情况,特别是北方市场,11月15日起,北方混凝土施工冬施启动,施工单位采购成本将会提升,因此近期北方混凝土市场供需将会进一步提升。南方市场综合来看需求方面上升趋势相对明显,且南方市场普遍回款情况优于其他地区,因此搅拌站供应心态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