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民日报:以“含绿量”提升“含金量”
面向未来,只有强化“双碳”目标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着力构建绿色低碳的经济体系,才能以发展的“含绿量”提升产业的“含金量”,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才能兼顾发展和减排,逐步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主战场。要看到,我国能源资源禀赋总体状况是富煤贫油少气,长远来看,随着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深入推进,我国将逐步摆脱化石能源依赖。建成以非化石能源为主体、安全可持续的能源供应体系,有利于实现能源领域深度脱碳和本质安全,真正把能源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发挥我国产业体系完备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发展以光伏、风电等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把能源产业从“资源属性”转变为“制造属性”,将有力助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能源安全自主可控。
2、国家发改委已启动“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
梳理提炼“十五五”时期需要及早谋划、着力研究的重大课题问题。探索创新的思路和举措,特别是要聚焦关键的堵点,创新思路方法,研究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性任务和重大举措。
3、首批国债资金预算2379亿元已下达
今年中央财政增发1万亿元国债,专项用于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不久前,由发改委、财政部会同相关部门建立的增发国债项目实施工作机制已经确定第一批项目清单。记者从财政部最新了解到,第一批国债资金预算2379亿元已经下达。
4、中国出口钢铁板材同比增长68.2%
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1月,中国出口钢铁板材546万吨,同比增长68.2%;1-11月累计出口5446万吨,同比增长39.2%。11月,中国出口钢铁棒材91万吨,同比增长16.2%;出口船舶458艘,同比增长32.8%。
5、中国钢材消费展现强大韧性
中钢协执行会长何文波表示,2022年钢材间接出口1.13亿吨,钢材消费总量已达峰,总量下降是必然趋势。但钢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制造业钢材消费比例持续提升,中国钢材市场展现出强大韧性。
6、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山西建龙实业有限公司产能置换方案的公示》
12月17日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山西建龙实业有限公司产能置换方案的公示》,内容显示,山西建龙实业有限公司将新建1座1200m³高炉,涉及产能113万吨/年。同时退出630m³高炉和1080m³高炉各1座,涉及产能176.63万吨/年。公示期为2023年12月19日—2024年1月16日。
7、多部委、多地召开重要会议
“要准确把握明年经济工作的政策取向,在政策实施上强化协同联动、放大组合效应,在政策储备上打好提前量、留出冗余度,在政策效果评价上注重有效性、增强获得感,着力提升宏观政策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效果。”上周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明年宏观政策给出了明确的基调。
8、环保应急响应再起
经邢台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决定,自2023年12月18日12时启动Ⅱ级(橙色)应急响应,解除时间根据会商结果另行通知。
9、铁矿石到港量创6周新高
12月11日-12月17日中国47港铁矿石到港总量为2615.5万吨,环比增加81.4万吨;中国45港铁矿石到港总量为2583.4万吨,环比增加129.7万吨;北方六港铁矿石到港总量为1357万吨,环比减少77.8万吨。钢棒棒,买卖好钢材,钢棒棒电商
10、中汽协:11月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29.4%和27.4%
据中汽协12月18日消息,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3年11月,汽车产销环比同比均实现增长,乘用车延续良好态势,商用车保持较快增长,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出口引领行业增长。11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9.3万辆和297万辆,环比分别增长7%和4.1%,同比分别增长29.4%和27.4%。1-11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11.1万辆和2693.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0%和10.8%,增速较1-10月分别提升2和1.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