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部门印发《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实施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金融监管总局近日联合印发《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质的有效提升取得积极进展,企业质量意识明显增强,质量管理能力持续提高,质量管理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提高,质量绩效稳步增长,中高端产品的比例快速增大。新增贯彻实施先进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企业5万家,新增质量管理能力达到检验级企业5000家、保证级企业500家、预防级企业50家,卓越级企业开始涌现。计量、标准、试验验证、检验检测等质量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
2、经济日报:煤炭保供要居安思危
经济日报第六版文章指出,受今冬以来最强寒潮影响,近日全国多地气温骤降,电网负荷创冬季历史新高,但今年煤炭供给充足。当前,全国煤炭生产供应平稳有序,运输得到有力保障,全国统调电厂存煤超过2亿吨、可用33天,处于历史最高水平。煤炭市场运行也愈加平稳,2021年市场现货价格创下历史新高后,煤炭市场现货价格向合理区间回归。从供需格局和市场价格来看,煤炭供需已经从紧张变为平衡,形势得到有效扭转。凡事预则立。良好的供需形势,为巩固煤炭保供能力提供了难得的“窗口期”。要充分认识煤炭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煤炭供需衔接和动态平衡。积极探索保供长效机制,在确保安全前提下有序释放煤炭产能,增强煤电供应链韧性和弹性,强化煤炭中长期合同刚性约束,加强履约诚信管理,主动做好煤炭市场稳价工作。煤炭企业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努力稳产增产,因地制宜推进智能化改造,确保煤炭安全稳定供应,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3、暖心、信心、决心:发展壮大民营经济风来势起
2023年,发展壮大民营经济“1+N”重磅政策落地,民营经济发展局设立。不仅让民企吃下“定心丸”,更让民企倍感暖意。这一年,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发展向好因素持续积累,民营经济多项指标逐步改善。从更长远看,民营经济作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必将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
4、国有大行即将下调存款利率
国有大行将于12月22日下调存款利率,这距离上一轮调降存款利率隔了3个多月。记者对比发现,与上一轮降息相比,此轮降息幅度接近,而且同样也是存款期限越长下调幅度越大。实际的存款利率可在挂牌利率基础上加点,而本轮调降也涉及到利率加点上限。
5、煤矿安全事故发生
从鸡西市委宣传部获悉,12月20日15时50分,鸡西市恒山区坤源煤矿发生一起斜井跑车事故。经记者在现场多方了解,事故造成12人死亡,13人受伤,伤员现已全部送往医院救治。目前,事故善后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事故发生后当地第一时间成立调查组,事故原因目前仍在调查中。
6、红海局势紧张或扰乱国际海运
红海局势紧张会导致国际海运受到干扰,将影响全球航运市场的正常运作,势必会推高全球海运价格,进而增加钢铁治炼原料和钢材物流成本,对钢价利好。
7、供给充裕、观望情绪浓厚,钢市冬储积极性不高
近期除少数几家钢铁企业发布了冬储政策外,多数钢铁企业冬储政策尚未出炉。一方面部分钢贸商冬储操作出现亏损,市场情绪谨慎,另一方面,由于钢材整体需求不断下降的担忧,钢贸商冬储的意愿也在减弱。
8、唐山市将于12月22日启动橙色预警
唐山市将于12月22日启动橙色预警,预计12月23日起落实停限产措施,影响时间一周以上。这一举措势必会导致短期内钢铁供应量减少,导致企业可能需要重新安排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从而对钢价产生影响。
9、钢厂用废意愿不断增强
近期废钢周度消耗量280万吨水平,处于年内高位,价格整体窄幅上行。电炉盈利水平有所好转,信心恢复同样增强市场活跃度,叠加冬储补库影响,钢厂库存同步突破年内高位,市场呈现供需双增格局。钢棒棒,钢铁电商平台,买卖好钢材钢棒棒
10、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快速增长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3年11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快速增长。2023年11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55.6万辆,环比增长4.8%,同比增长37.9%,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9.7%,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5.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