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务院总理李强:要紧扣居民需要挖掘我国巨大消费潜力
国务院以“坚持促消费和惠民生相结合,大力提振消费扩大国内需求”为主题,进行专题学习。国务院总理李强指出,要紧扣居民需要挖掘我国巨大消费潜力。要大力促进服务消费,全面提升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旅游、养老、家政服务等领域的供给水平。要大力促进科技消费,释放人工智能终端产品等消费潜力。要大力促进细分市场消费,顺应多元化、差异化趋势,开发优质产品和服务,激发新的消费需求。
2、央行召开2025年宏观审慎工作会议
央行召开2025年宏观审慎工作会议。会议认为,2024年央行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健全宏观审慎政策和治理机制,加强金融重点领域宏观审慎管理。会议要求,2025年,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健全宏观审慎政策体系,创新宏观审慎政策工具。
3、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
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做好2025年稳外资工作有关情况。会上,商务部表示,各部门将推动出台若干配套文件,形成“1+N”稳外资政策组合拳,推动外企平等参与政府采购配套细则尽早落地见效;国家发改委表示,拟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启动鼓励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政策制定;工信部表示,将持续提升电信领域对外开放水平;市场监管总局表示,持续推进外商投资便利化。
4、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强化民营企业债券风险分担
央行召开党委会议要求,落实落细金融支持民营经济25条各项举措。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强化民营企业债券风险分担,支持民营企业发行科创债券、绿色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等融资工具。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优化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支持产业链上民营企业便利融资。
5、2024年,享受递延纳税政策的外商在华再投资金额达1622.8亿元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2024年,享受递延纳税政策的外商在华再投资金额达1622.8亿元,同比增长15%,再创新高。
6、商务部回应美方拟实施所谓对等关税
商务部回应美方拟实施所谓对等关税:中方敦促美方不要动辄挥舞“关税大棒”,把关税作为工具,四处搞胁迫;关税战没有出路,也不会有赢家;美方应纠正错误做法,与各国一道,通过平等磋商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7、全国第三!粗钢产能约8000万吨
据悉,山东是钢铁产业大省,全省现有17家钢铁冶炼企业,粗钢产能约8000万吨,居全国第三。近年来,包括日钢在内的一批企业逐“绿”发展、向“高”跃升。“近年来,山东大力推动钢铁产业转型发展,内陆钢铁产能向日临、莱泰两大钢铁基地转移,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
8、9省份公布122个钢铁行业重点项目名单
近日,河北、江苏、 山东、天津、河南、山西、福建、湖北、四川发布2025年重点建设项目名单,其中,涉及钢铁行业相关项目122个。
9、需求回升,库存即将迎来拐点
本周五大材产量836.01万吨,环比增加21.39万吨,总库存1864.14万吨,环比增加41.63万吨,表需794.38万吨,环比增加131.14万吨。分开来看,螺纹钢产量196.91万吨,环比增加18.76万吨,库存847.65万吨,环比增加28.29万吨,表需168.62万吨,环比增加104.45万吨;热卷产量327.83万吨,环比下降1.1万吨,库存434.6万吨,环比增加4.94万吨,表需322.89万吨,环比增加9.3万吨。
10、LPR维持不动:1年期3.1%,5年期以上3.6%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5年2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1%,5年期以上LPR为3.6%,均较上月维持不变。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