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年上半年,外国人出入境数量超过3800万人次,同比上升30.2%。
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外国人出入境数量超过3800万人次,同比上升30.2%。其中,免签入境外国人1364万人次,同比上升53.9%。进入暑期,韩国游客赴中国游人数在不断增加。韩国最大的旅行社统计显示,前往中国山东青岛、烟台、江苏盐城、云南昆明等城市的人气都很高。
2、7月CPI环比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4%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7月CPI环比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4%,同比持平,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8%,涨幅连续3个月扩大。7月PPI环比下降0.2%,环比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同比下降3.6%,降幅与上月相同。国家统计局解读称,CPI环比涨幅略高于季节性,核心CPI同比持续回升;CPI同比持平,主要受食品价格较低影响。PPI环比降幅收窄,一是季节性因素叠加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影响部分行业价格下降,二是国内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带动相关行业价格降幅收窄。PPI同比降幅与上月相同,一是产业转型升级带动相关行业价格同比回升,二是内需潜力持续释放拉动部分行业价格同比上涨。
3、今年1月至7月,全国百强企业拿地总额5783亿元
中国房地产报发文指出,今年1月至7月,全国百强企业拿地总额5783亿元,同比增长34.3%,300个城市住宅用地出让金同比增长25%。这显露出企业的投资信心已经得到有效恢复。接下来,相关部门、地方政府还会在持续巩固房地产政策组合拳效果上会抓创新抓落实,共同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进一步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联动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尤其是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顺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从土地、金融、财税等多方面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4、经济日报: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
经济日报刊文指出,党中央高度重视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必须从化解存量和遏制增量两方面入手。化解存量债务方面,通过安排财政资金、压减支出、盘活存量资产资源等方式逐步化解风险。同时,必须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防止一边化债一边新增。
5、据中国证券报,近期,一批重大外资项目又有新的进展
据中国证券报,近期,一批重大外资项目又有新的进展。今年以来,不少外资重大项目稳步推进,稳外资政策不断加力,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一系列举措落地。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表示,下一步,将适时推出新一批重大外资项目,研究出台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形成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工作合力。
6、截至7月底,注册香港本地公司总数逾150万家,注册非香港公司逾1.5万家,两项数字均创历史新高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截至7月底,注册香港本地公司总数逾150万家,注册非香港公司逾1.5万家,两项数字均创历史新高。自2023年1月至今年7月,投资推广署已协助1333间企业在香港开设或扩展业务,引入1740亿港元首年直接投资,并创造逾1.9万个新增职位。李家超表示,特区政府招商引资的步伐不会停,只会越走越稳、越快;未来会继续开发更多具有潜力的新兴市场。
7、6亿吨粗钢产能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完成
中钢协,今年以来,我国钢铁产业绿色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今年上半年,重点统计的钢铁企业,节能环保投资占比达28.9%,总能耗同比下降1.5%。
截至7月底,全国已有6亿吨粗钢产能、147家钢铁企业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目前,我国钢铁行业已累计投入超低排放改造资金超3000亿元,计划到今年底,改造将覆盖80%的产能。我国超六成钢铁企业建成了仿真数字化工厂,制造业用钢占比稳定在五成以上,产业转型升级效果显著。今年上半年,全国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利润总额592亿元,同比增长63.26%。
8、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按下“加速键”
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是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关键任务,也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随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持续完善,进一步统一规则、破除壁垒、拓展功能、扩大规模,将不断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促进能源转型,更好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国网能源研究院专家汤广瑞说。
9、我国外贸运行保持向上向好势头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面对复杂外部环境,外贸运行保持向上向好势头。今年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5.7万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较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7.3%;进口虽然下降1.6%,但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