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投资对于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
据经济参考,报今年以来,投资对于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站在年中时点,有关部委作出一系列部署,进一步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地方也密集出台稳投资计划,敲定项目任务清单。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金融等多渠道资金支持加力,推动项目加快落地。专家表示,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动下,下半年,基建投资仍有较大发力空间,进一步助力稳经济大盘。
2、随着国内疫情形势好转,中国将全力提振经济增长
7月5日路透北京消息,中国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基金有望于近期设立,预计规模或达5,000亿元人民币,期限长达50年,计划于今年三季度发行完成,同时财政会予以贴息。他们还透露,今年四季度将开始发行明年(2023年)的提前批次专项地方债,且规模可能超过今年提前批的1.46万亿元额度。
3、中国6月财新服务业PMI升至54.5
中国6月财新服务业PMI升至54.5,前值41.4。中国6月财新综合PMI升至55.3,前值42.2。
4、能源价格走高 澳大利亚预计出口收入将创纪录
由于俄乌战争推动液化天然气和煤炭的价格创下历史新高,澳大利亚政府周一表示,今年下半年至2023年6月,澳大利亚的矿产和能源出口收入将增长3%,达到创纪录的4190亿澳元(2860亿美元)。
5、国内多家钢铁企业联合召开会议
7月2日-3日,冶控集团与云南曲靖钢铁集团等国内多家钢铁企业联合召开西南钢铁企业合作交流会。针对近期国内钢材市场价格波动、钢铁生产企业经营面临巨大压力的实际,会议认为,作为各自区域内有影响力的钢企,要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市场“稳定器”作用,通过压减产量、维护市场供需平衡,加强交流、强化行业自律,深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等方式,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挑战,共同维护钢材市场价格稳定。
6、近期高炉检修增加、粗钢日产量减少
据不完全统计,6月15日至7月4日,全国样本企业共有34座在检高炉、累计容积39000m³,铁水日产量减少10.33万吨;共有22座在检电炉、粗钢日产量减少5.56万吨;共有38条在检轧线、累计影响成材日产量7.72万吨。
7、易居报告:6月百城土地成交金额环比增长141%
7月5日,易居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6月份,全国100个城市土地(含纯住宅、商住、商办用地)成交金额为4015亿元,环比增长为141%,同比下降33%。今年上半年全国百城土地成交金额为11300亿元,相比去年下半年下降了50%,相比去年上半年下降了55%。业内人士预计,随着房屋销售市场的逐步复苏、房企到位资金状况的改善,下半年百城土地市场会有活跃的基础和空间。
8、香港交易所成立香港国际碳市场委员会 布局发展碳市场
香港交易所宣布成立香港国际碳市场委员会,首批成员包括多家领先企业及金融机构,与香港交易所共同探索区域碳市场的发展机遇。此次合作聚焦建设国际碳市场,利用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推动香港、中国内地及其他地区实现碳中和目标,及投入发展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生态圈的进程。
9、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反弹,全国生铁日产降超10万吨
据不完全统计,6月15日至7月4日,全国样本企业共有34座在检高炉、累计容积39000m3,铁水日产量减少10.33万吨;共有22座在检电炉、粗钢日产量减少5.56万吨;共有38条在检轧线、累计影响成材日产量7.72万吨。
10、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与大连商品交易所召开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