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经济工作定调,房地产或迎重大转变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此次重磅会议定调了明年经济工作,释放了以下四大重要信号:1、稳字当头、稳中求进;2、开好局起好步,大力提振市场信心;3、“四个敢”: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4、保供应、维稳定。从此次的经济会议可以明确感受到,国家在即将到来的2023年内,将会把经济增长作为第一要务,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障市场稳定,原材料的供应稳定,价格的稳定,最终实现稳中求进的发展基调。随着“三支箭”相继落地,房地产市场看多的情绪再次被激发,这或将成为房地产重大转变的拐点。
2、各地纷纷加力稳经济促增长,努力打好2022年“收官战”
同时也为2023年“开好局”夯实基础,促消费、稳外贸成为重要着力点。专家认为,随着各类扩大需求的政策举措落地显效,市场主体信心得到提振,活力将进一步释放,中国经济加快恢复可期。
3、全球央行将再次加息
本周,全球央行将再次加息,为今年进行40年来最激进加息举措画上句号,尽管经济增长放缓,但央行抗击通胀的努力仍未结束。预计美联储将于当地时间周三将基准利率上调50个基点,至4%-4.5%,为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并暗示将在2023年初进一步加息。紧随其后,预计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可能也会加息50个基点。此外,瑞士、挪威、墨西哥、哥伦比亚和菲律宾的借贷成本也可能上升。
4、河北:1至10月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354.6亿元
从河北省发展改革委获悉,1至10月,3901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354.6亿元,投资完成率达全年计划的110.1%。其中,771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960.4亿元,投资完成率为全年计划的95.1%。
5、财政部决定发行2022年特别国债,面值7500亿元
据财政部消息,为筹集财政资金,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财政部决定发行2022年特别国债,本期国债为3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发行面值7500亿元,可以上市交易。发行日和起息日为2022年12月12日。
6、全国14个省份共1362个金融工具项目已开工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截至10月末,两批金融工具合计已投放7400亿元,有力补充了重大项目的资本金。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8日,全国14个省份共有1362个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已开工。
7、俄罗斯或将延长废钢出口配额期限至2023年6月底
近日,俄罗斯政府建议将该国废钢出口配额再保留6个月,直到2023年6月30日。2023年1月1日—6月30日的废钢出口配额将大幅减少至60万吨。该措施旨在以经济可行的价格为俄罗斯钢铁制造商提供足够的原料。
8、中钢协:钢铁行业能效标杆三年行动方案正式启动
12月9日,钢铁行业能效标杆三年行动方案现场启动会在湛江召开。这标志着钢铁行业“能效标杆三年行动方案”正式启动,极致能效工程进入了实质性实施阶段。
9、淡水河谷预计2023年铁矿石总产量为3.1-3.2亿吨
淡水河谷VALE发布未来矿产预测报告:产量方面,预计2023年产量将达3.1-3.2亿吨,2026年达3.4-3.6亿吨。其中球团产品预计2023年产量达3600-4000万吨,2026年达5000-5500万吨。
10、11月乘用车零售罕见下降
受疫情影响,11月的乘用车市场表现并不及预期。12月8日,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最新数据,数据显示,今年11月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达到164.9万辆,同比下降9.2%,环比下降10.5%。